聚胶股份股权激励:是激励还是“割韭菜”?散户或成最大输家

author 阅读:7 2025-05-19 20:36:38 评论:0

聚胶股份股权激励:一场资本的游戏?

聚胶股份(301283.SZ)一纸公告,宣告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期归属尘埃落定。表面上看,这是公司为了激励员工、提升业绩的常规操作。但深入分析,这场股权激励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而散户投资者,或许只是这场游戏中的看客。

迟来的激励,难掩业绩焦虑

聚胶股份在上市三年后才姗姗来迟地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这本身就值得玩味。通常而言,企业在发展初期或关键转型期推出股权激励,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聚胶股份选择在上市后三年才行动,是否意味着公司在业绩增长方面遇到了瓶颈,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一下?

这种“亡羊补牢”式的激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公司业绩增长的乏力。靠着一纸激励计划,真能解决企业深层次的经营问题吗?恐怕很难。更多的,或许只是管理层的一种姿态,一种安抚市场情绪的手段。

激励对象:既得利益者的狂欢

本次股权激励的归属对象为36人,其中不乏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这意味着,这场激励盛宴的最大受益者,仍然是那些本就掌握着公司话语权的高管们。他们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公司股份,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公司的地位和利益。

真正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基层员工,又能从中分得多少羹?这种“劫贫济富”式的激励方式,真的能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吗?恐怕只会加剧内部的不平等感,甚至引发不满情绪。

募资用途:左手扩张,右手补血?

根据公告,本次归属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这不禁让人质疑,当初IPO时募集的巨额资金都花到哪里去了?是项目投资失利,还是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公司需要通过股权激励来“补血”?

招股说明书显示,聚胶股份IPO募集资金用途包括“年产12万吨卫生用品高分子新材料制造及研发总部项目”、“卫材热熔胶产品波兰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如今,募集资金却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当初的扩张计划受阻?或者说,公司根本没有能力有效地利用募集资金,导致资金闲置?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很难让人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抱有信心。与其盲目扩张,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主业,提升盈利能力。

破发阴影:投资者被遗忘的角落

聚胶股份目前正处于破发状态,这意味着,当初以52.69元/股高价买入的投资者,如今正承受着巨大的损失。而公司却在此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以16.31元/股的价格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股票,这无疑是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一种变相“打劫”。

难道公司的管理者们看不到股价的低迷吗?难道他们不知道投资者的痛苦吗?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漠视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最终只会损害公司的声誉,让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

国泰海通“改名换姓”:券商合并的迷雾

公告中还提到了国泰君安更名为国泰海通的事件。国泰君安作为聚胶股份的保荐机构,其更名背后是券商行业的整合大潮。然而,这种合并真的能带来效率的提升吗?还是仅仅是资本运作的一场游戏?

券商合并往往伴随着人员调整、业务重组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而对于聚胶股份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说,保荐机构的变更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变化,评估其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