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元崩盘倒计时:特鲁多“作死”,央行“放水”,谁在收割加拿大?
加元“失守”:一场由关税与利差共谋的下跌?
3月13日,美元兑加元汇率小幅上扬,一度逼近1.4450关口。表面上看,这仅仅是外汇市场上的一个普通波动,但背后却隐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强硬的贸易政策和加拿大央行应对经济风险的无奈之举。汇通财经的报道将焦点放在了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加拿大央行的降息决策上,但我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加两国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错位。
特鲁多政府的“报复性关税”:一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的反击?
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钢铁和铝征收关税,理由是“保护美国经济增长”。这种论调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自从特朗普上任以来,类似的“美国优先”政策层出不穷。然而,历史无数次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加拿大外交部长梅兰妮·若利扬言要对美国征收价值200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但这种反击真的有效吗?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加拿大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远高于美国对加拿大的依赖,报复性关税很可能让加拿大经济雪上加霜。
加拿大央行的降息“赌局”:为了避免衰退,不得不吞下的苦果?
加拿大央行选择降息,表面上是为了应对关税带来的冲击,刺激经济。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加拿大经济增长乏力,通胀率低于目标水平。降息虽然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刺激消费,但也可能引发资本外流,进一步削弱加元。
加拿大央行的这一举动,颇有些“饮鸩止渴”的味道。降息固然能缓解短期压力,但长期来看,可能会透支加元的信用,加剧金融风险。
利差扩大:加元的“慢性死亡”?
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而加拿大央行选择降息,导致两国利差不断扩大。这种利差,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全球资本流向美国。投资者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纷纷抛售加元,买入美元,加剧了加元的下跌。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资金总是会流向回报率更高的地方。加拿大央行降息,无异于主动放弃了对资本的争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加元恐怕难以摆脱长期贬值的命运。正如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说:“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但对于加元来说,这个“长期”可能并不遥远。
技术分析:一场“马后炮”式的解读?
汇通财经的技术分析,无非是对过去行情的简单总结。什么“相对强弱指标(RSI)在50上方波动”、“平均趋向指数(ADX)维持在中性水平20以上”,这些指标看似专业,实则毫无预测能力。技术分析师们总是善于用过去的走势来解释现在的行情,但却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走向。
在我看来,技术分析更像是一种“事后诸葛亮”,只能用来安慰那些被套牢的投资者。真正决定汇率走势的,是基本面的变化,是两国经济的实力对比,是货币政策的博弈。
参考资料:
- 汇通财经APP原文
- 加拿大央行官方网站(https://www.bankofcanada.ca/)
-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官方网站(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