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巨震!OKX DEX 突然暴斃,交易所集體瑟瑟發抖!

author 阅读:38 2025-03-23 07:05:38 评论:0

OKX DEX 暫停引發的連鎖反應

OKX DEX 的突然關停,如同在平靜的鏈上世界投下一顆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以 P 小將為代表的鏈上玩家們頓時慌了手腳,四處尋覓替代方案,一時間,DEX 市場暗流湧動。

DEX 市場的流量爭奪戰

嗅覺靈敏的 DEX 們紛紛摩拳擦掌,試圖抓住這難得的“潑天富貴”,一場激烈的流量爭奪戰隨即拉開帷幕。各家交易所各顯神通,祭出各種優惠活動和新功能,希望能吸引到從 OKX DEX 流失的用戶。

監管趨嚴下的交易所困境

然而,相比於短期的流量爭奪,OKX DEX 的關停事件,更深層次地暴露了交易所乃至整個 Crypto 產業所面臨的一個嚴峻困境:在監管日益趨嚴的大環境下,交易所究竟該如何才能順利“上岸”,實現合規化發展?這成為擺在所有交易所面前的一道難題。

OKX DEX 關停背後:監管壓力與合規挑戰

事件回顧:OKX DEX 暫停服務

儘管 OKX 官方聲稱關停 DEX 服務是為了進行服務升級,但市場上的種種跡象都指向了更深層的原因:歐盟的監管壓力。

市場猜測:與歐盟監管調查有關?

此前,彭博社曾報道,在 Bybit 15 億美元的盜竊案中,黑客在跨鏈轉移和洗錢過程中使用了 OKX 錢包,涉及金額高達 1 億美元,這引起了歐盟的關注,並開始對 OKX 展開調查。

OKX CEO 雖然在推特上公開回應稱,彭博社關於“黑客通過 OKX Web3 平台清洗了約 1 億美元加密貨幣”的表述並不準確,具有誤導性,並強調 OKX 在攻擊發生後進行了多次凍結,並提供了技術支持。

但隨着 DEX 服務的突然關停,不少加密 KOL 都將矛頭指向了歐盟的監管調查。

交易所的應對:業務整改與隔離

AB Kuai.Dong 甚至透露,OKX DEX 關停後,據說多家交易所都在加班加點地整改業務,將交易所和錢包業務的運營主體進行隔離,以應對潛在的監管風險。

OKX DEX關停後交易所應對

流量爭奪:DEX 替代品們的機會與挑戰

OKX DEX 憑藉先發優勢和大量資源投入,曾佔據了龐大的市場份額。然而,在 DEX 關停的短短几小時內,友商們就紛紛出手,展開了激烈的流量爭奪。

幣安的快速反應:免手續費策略

幣安這次可謂是眼疾手快。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在各大 KOL 評論區積極互動,力薦自家的幣安錢包。

幣安官方也迅速發布推文稱:“來不及解釋了,先把幣安更新至最新版本,有大事發生”,隨後直接官宣,幣安錢包內的所有兌換交易,在 6 個月內免手續費。

新版本的幣安中,幣安 alpha 板塊的資產可以在幣安主站進行交易,資產頁面也增加了“alpha”子版本。

Bitget Wallet 的優勢與激勵活動

相較於錢包和交易所深度融合的幣安,錢包和交易所沒有融合的 Bitget,反而在這次監管風波中顯現出優勢。Bitget Wallet 也迅速做出反應,推出了為期一周,獎池高達 9 萬美元的充值激勵活動。

其他替代品:GMGN 與 UniversalX

作為本輪 Meme 週期的大熱產品,GMGN 雖然過往主要吸引的是 PC 端用戶,但 GMGN 也推出了移動端應用,也成為了社區用戶推薦的“替代品”之一。

此外,相比於交易所錢包們發力免手續費或獎金激勵,Particle Network 旗下的鏈抽象交易產品 UniversalX,可能更側重於 KOL 的推薦。

推特上不少 KOL 集中推薦 UniversalX 作為 OKX DEX 的替代品,並附上了詳細的使用教程,還流行着“用 UX,能 A8”的口號。

用戶體驗:替代品的“槽點”與完善空間

然而,從目前部分用戶的反饋來看,一些“替代品”的產品體驗上存在不少“槽點”,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

例如,今天聲量較大的幣安和 UniversalX,有推特用戶稱在幣安 alpha 板塊交易時,雖然交易流暢,但被夾掉了 1200U;UniversalX 此前也被多次吐槽交易不夠順滑。

用戶反饋

交易所的合規之路:投入與困境

以 OKX、幣安等為首的主流交易所,過往都在合規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交易所的巨額合規投入

僅 2024 年這一年,OKX 的合規團隊就新增了 300 多人,到 2024 年底,全球合規團隊接近 500 人。OKX 還有一個 150 多人的鏈上調查團隊,負責反洗錢和制裁工具的部署。

幣安更是在合規上支出了大量資金,2024 年年中的合規支出就超過 2 億美元,到 2024 年底,幣安合規團隊預計有 700 人。

合規困境:MiCA 牌照也難逃監管

各大交易所也在全球各地區爭取合規牌照。但此次可能被歐盟調查的 OKX,即使是唯二拿到歐盟《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牌照的交易所(另一個是 Crypto.com),仍然被監管盯上。

去中心化戰略的挑戰

或許是因為 CEX 業務始終面臨合規問題,OKX 帶頭通過錢包嘗試鏈上的戰略佈局,也引來了不少交易所的效仿。

但從 OKX DEX 此次關停風波來看,交易所的主業務想要徹底合規,同時鏈上又要保持無許可的去中心化,在監管上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全球擴張與監管合規的矛盾

對於交易所來說,在全球擴張的需求與各地區監管合規的矛盾下,未來究竟如何合規“上岸”,仍然是一個現實的困境。

交易所的“上岸”之路:多元化策略

交易所或者背後的創始人也在尋求各種方式來尋求“上岸”。

幣安:擁抱阿聯酋主權財富基金

遭到監管重錘的幣安,最近選擇通過擁抱阿聯酋的主權財富基金建立本地保護傘,以應對合規壓力。

Coinbase 等美國交易所:政治捐贈與 IPO 計劃

Coinbase、Kraken、Gemini 等美國本土的交易所,一方面通過政治捐贈尋求庇護所,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尋求上市,Kraken、Gemini 最近都被爆料籌備 IPO 計劃。

火幣:創始人的退出

而此前火幣創始人李林,在清退中國用戶後,將自己持有的所有火幣股份全盤賣給香港百域資本,以全身而退。

警鐘長鳴:監管壓力下的 Crypto 產品

但此次 OKX DEX 關停事件,不僅給交易所再次敲響警鐘,也讓任何擁有中心化實體的 Crypto 產品都需要思考潛在的監管壓力。

中心化實體的監管風險

在監管日益收緊的趨勢下,即使是積極擁抱合規、擁有大量合規資源的交易所,也難以完全避免監管風險。對於那些擁有中心化實體的 Crypto 產品來說,如何應對潛在的監管壓力,確保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