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V型反转?专家:暴涨暴跌后,这样操作才能躺赢!》
债市迎来喘息:上周表现亮眼,债基收益可观
债市回暖,债基单周收益喜人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上周(3.17-3.23)债市终于迎来一股久违的暖流,呈现出难得的持续向好态势。虽然市场整体波动剧烈,经历了冲高回落的过程,但十年期国债和国开债的活跃券收益率较前一周分别下行2BP和1BP,分别收于1.83%和1.87%。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下行1BP,信用利差总体收窄。
资金面宽松助力债市,央行调控显效
债市的回暖,或许也得益于上周权益市场的表现不佳。从资金面来看,上周资金面整体稍显宽松,叠加央行的适时调控,资金面状况有所好转。数据显示,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3785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投放14117亿元,到期5262亿元,MLF到期387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1200亿元,政策利率则维持不变。
纯债基金表现突出,货币基金持续低迷
上周,纯债基金的表现尤为亮眼,收益率普遍超过2%。Wind数据显示,中长期纯债基金中的国泰睿元一年以2.18%的周收益率,成为所有债券型基金中的佼佼者。从平均收益率来看,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均在0.07%以上,远高于二级债基和传统货币基金。
与此同时,货币型基金的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除了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持续走低之外,不少成立时间较长的基金也开始通过增设C份额的方式来应对规模和业绩双双下滑的颓势。虽然此举有助于吸引增量资金,但业内人士对于其长期前景并不乐观,认为优化资产配置才是关键。
机构看好债市前景,超长债配置价值凸显
对于债市未来的走势,不少机构持乐观态度。博时基金分析认为,在政府债券前置供给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政府债券净增量同比或将抬升2万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在不考虑增发的情况下,年内剩余季度政府债券的供给同比升幅或相对有限,债券配置需求仍能够有效地承接政府债券供给的增加。因此,机构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超长债的配置价值。
短期风险犹存:多重因素影响债市波动,仍需谨慎
月末季末资金扰动不容忽视
进入3月下旬,市场对月末、季末的资金面扰动因素尤为关注。一方面,这些时点往往面临市场资金趋紧的局面,可能引发基金赎回,进而对债市造成拖累;另一方面,A股春季行情进入尾声,市场波动或将促使资金寻求避险,从而为债市带来增量资金。
货币政策转向与资金面变化
然而,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今年以来债市还面临着其他短期扰动因素,其中,货币政策与资金面、股市表现、机构行为等都需要重点关注。
华泰证券的研报分析指出,近期基本面有所回暖,货币政策的重心已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防空转、稳汇率。短期内,降息降准的概率都在下降,后续债市收益率仍将受到货币政策和资金面的制约。
股市波动对债市的影响
股市对债市的压制或有所减弱。上周,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落,恒生科技的估值修复可能已基本到位。短期内,投资者的关注点将转向业绩期。在业绩期及外部不确定性落地后,股市可能再度凝聚做多共识,债市或将重新面临资金分流和情绪压制。
机构行为:担忧有所缓解
机构行为方面的担忧有所淡化。一方面,跨季后,银行兑现浮盈老债的压力将有所缓解,银行方面的反馈担忧减轻;另一方面,理财短期内仍有安全垫保护,且去年8月以来理财赎回债基的数量已经不少,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理财债基赎回反馈的概率可能有限。
投资策略:关注赔率与流动性
关于近期债市的操作策略,诺安基金分析指出,近期资金面有所缓和,资金利率有所下行,但难以言明显宽松,仍需关注央行的态度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在组合操作上,需要关注资产价格的赔率,保持组合的流动性,同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组合久期。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